這裡的醫療實在跟台灣太不一樣...讓人頭暈眼花...我感覺永遠無法適應外國醫療
我們排隊半年預約診所,第一次諮詢用視訊大約十分鐘
護士會在視訊後三天內寄email 通知要做什麼檢查及這項檢查可以在哪些地方做、要不要費用,醫師簽名的醫囑檢驗單、可以自己去外面找CLSC、檢驗中心或醫院
如果要在診所做要自己詢價跟預約!每一個檢查項目都要分別預約...非常麻煩!
在私人診所抽血可能會破產...平均一項大概快一百加幣、不像台灣去醫院就先抽兩管CBC跟生化
三個荷爾蒙要CAD$334、做BC肝等傳染病檢查大約9項CAD$927、子宮頸抹片CAD$105
預約CLSC 用RAMQ抽血不用錢,但2/5預約到最早可以檢查的醫院是2/22,不過網頁可以每天隨時刷
有時候會有人忽然取消,有隔天的檢驗空位(一個時間段就一位)~但每個地方要求不太一樣,有些大醫院要辦醫院卡!有些大醫院只收自己醫院看診的病人檢體
我在2/9刷到2/10 12:45 Montreal general hospital 可以抽血,不過因為名稱只寫blood test 不知道有沒有驗尿...電話打不通,要等明天去現場先辦醫院卡再去檢驗中心問問看
先生在2/13早上刷到2/14 10:20 CLSC métro 抽血
2022/2/10 出門正好下大雪雨,衰...來回走一小時是還好
憑著日本自由行一天都能走十公里的決心用走的去!
到醫院11點,因為抓不準情況,不知道辦醫院卡要多久
因為疫情醫院只有一個入出口管制,保全叫我脫口罩換新的,手套拿掉乾洗手才讓你進去,
各棟室內都互通,本來以爲L6、C6要搭電梯去六樓之類的,結果入口一走進去那層就是了
我先右轉經過咖啡廳跟商店去L6-130直接走進去辦公室
有空位的辦事員就可以坐下給RAMQ卡、跟個人資料、電話、婚姻狀態、在哪出生、這裡最奇怪就是會問父母名字、住址輸入完就會印卡
MUHC(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)體系都用同一張醫院卡,辦卡大約20分鐘
大約十一點半拿了卡我就去C6-153檢驗中心櫃檯先給醫囑單跟預約單問這些項目能在這做嗎
果然櫃檯說不行...這些項目要去Glen site- royal victoria hospital ,但這次她還是讓我做就給我號碼牌了
前面排三個而已,等三五分鐘叫號,進去還是行政人員,接過我的資料又叨唸一次這些項目always 要在glen site 的醫院做
這次是通融讓我做...就很土法煉鋼的眼睛跟手確認輸入我要做的檢查項目!我覺得挺驚訝的~我以爲會刷條碼,這樣出錯率應該頗高
印出檢驗項目貼紙、給特殊黃頭尿檢管裡面還有緩衝溶液,拿著資料又回等候區等檢驗師叫號
看到兩個檢驗師都亞裔,說叫我很久!我沒聽到...
先跟我解釋了要怎麼留尿,不用中段尿,給我一個比較大的檢體盒接尿,說要用尿檢管附的滴管吸尿滴入尿檢管
有最高跟最低容量的標記就不能太多或太少,緩衝液也不要倒掉
然後用蝴蝶針幫我抽血,有三管小紫頭、兩管生化管,總共五管
最困擾的是帽t袖子太緊...不好捲起來
其實看了一下該有的檢驗管都有,就是看他們要不要幫你做而已
抽完血檢驗師簽名,我也簽名
就走到後面留尿...尿檢管直接放在廁所對面的收集盒就可離開,最困擾的是雪靴跟牛仔褲跟發熱褲卡著很難留
超怕用身上...
2/14 10點到CLSC métro 隔壁就是地鐵站,先生說大約等20分也不算久
但裡面人很雜很多,還有流浪漢在裡面吃東西~
一到警衛問要幹嘛,抽一張號碼牌拿著馬上就到櫃檯
看醫囑單之後等叫抽血,他說檢驗項目全都是手寫貼紙再貼到試管上
連貼紙印表機都沒有,真是讓我更驚訝了~
先生說幫他抽血的檢驗師超小心一直問有沒哪不舒服,很怕他暈倒
他只用蝴蝶針抽兩管~
說大約一週報告會出來直接寄給醫師我們不會收到
用下面網站預約附近醫院跟可以做的項目(有疫苗、抽血尿檢、兒童診所、青少年診所、懷孕生產、醫學影像...)
選擇服務項目、輸入郵遞區號
我要抽血驗尿所以選blood test and specimen
這裡要抽血真是太困難了
2/10看都已經預約到三月多
懷念台灣診所都能抽血的日子
可以看到附近醫院跟能做的服務(可做的時間是七天內或超過七天、要錢或免費)免費的通常都要超過七天以後的預約
點進服務項目按book 就會跳出注意事項有沒有covid 症狀
下一步才能看到月曆表看到能預約的日期跟時間
選好日期跟時間之後,會看到選的醫院名稱、檢查名稱跟備註、要不要錢(現在除了抽血、其他檢查都不能預約)
輸入姓名、電話、email等個人資料預約、如果醫囑單是電子檔要記得上傳PDF檔、紙本要印出帶去還要帶RAMQ醫療卡跟醫院卡
以這邊做事態度上傳完印出帶去最保險
預約單上面會顯示預約單號、時間、地點,下面是預約注意事項,會寄到Email就印出來帶著